文物研究
宝丰县文物藏品珍赏——小李庄遗址出土陶器文物(四)
时间:2023-07-27 来源: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中心
中国古代陶瓷是我国手工业文明的重要代表,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陶器的出现一直被视作进入新石器时期的标志之一。它的发明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的祖先同其它地区文明的人类一样,从长期的采集渔猎过渡到以农业耕种为主的经济生活,在种植五谷、畜养牲畜的同时,开始使用粘土制作陶器。在物质需求之上,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器物造型等也体现了人类原始的审美需求与艺术创造力。
随着农业、畜牧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人类有了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开始储存食物和水,这些都促使陶器的兴起。最早的陶器都是对当时常见器物的模仿,后来才通过手制、轮制等方法发展成有自身特点的器具。
陶罐。新石器时代,口径22厘米、高32厘米,重量1864.9克。口、腹部残缺。2008年在小李庄遗址出土。现展览于宝丰汝窑博物馆。
小李庄遗址出土陶罐
陶罐,是陶瓷制造的一种盛液体或食品的陶制容器,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这类陶器放置时多与器座配合使用。
陶盆。新石器时代,口径20.9厘米、底径11厘米、高13厘米,重量1287克。底部残缺。2008年在小李庄遗址出土。现展览于宝丰汝窑博物馆。
小李庄遗址出土陶盆
平底器是中国古代各类陶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广泛见于史前、夏商周和汉唐时期各民族文化中。主要有盆、罐、缸、瓮、盘、瓶、壶、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