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研究

文物研究

简述《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

时间:2023-11-07 来源: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中心

《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位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后东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所属不可移动文物。碑身通高3.5,宽1.37,厚0.39碑文18行,满行78字,802字,顺治十三年(1656)农历七月立。

 

一、碑刻撰文

撰文者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辽宁省沈阳市)人,官至内院掌秘书院事太傅兼太子太师大学士。曾辅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开国重臣。

书丹者范承祖,辽东沈阳人,范文程侄子,时任钦差整饬河南等处分巡兵道提刑按察司佥事,驻汝州巡道。在汝州任职期间,捐修文昌祠,重辑汝帖,推动香山寺重修,并为《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书丹。篆额者范承宗,范承祖之弟,彼时在开封任总兵官都督、巡道佥事,康熙时期调山东任总兵。

二、碑文内容摘要

碑文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崇孝的经典开篇,又引申到“帝王圣贤,莫不以慈孝治天下,而天下莫不知有君臣父子之伦”。叙述了观音菩萨身世及正道经过,通过“观音以手眼活王父”,引申出“慈悲种子,即是大孝之根”。其次讲述了香山寺“梵宇丛林,阅历世纪,森罗众景,映带诸天”的盛况到明末战乱劫难后的萧条,再到范承祖等推动香山寺重修的“美哉轮奂,金碧交辉”。最后点题“孝子即佛,即菩萨也”。以崇孝并结合观世音菩萨行孝正道,劝世人心顺清庭,尊奉新朝新君。

三、碑刻历史价值

清朝初期,国内还存在着反对满人统治汉人、对抗清廷统治的情况。清朝入主中原后大力提倡信仰佛教以安定人心巩固政权的基本国策,时任钦差整饬河南等处巡道范承祖在汝州期间,努力推动香山寺重修事宜。此工程于顺治十一年(1654)秋完工,次年夏末,范承祖与纪纲父共同撰写并立《香山大普门禅寺重修记》。到顺治十三年(1656),范文程认为侄子范承祖通过香山寺的重修,“首昌盛举”倡导以孝治国,从而安定人心、巩固政权,遂撰文《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刻立于香山寺。

《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研究香山寺明末清初遭兵毁重修、观音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